欢迎访问开心故事网!

首次正式出场就留下千古骂名的三国谋士是谁?


时间:2024-08-31  来源: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

  

    本文摘自《历史中国:三国原来是这样》 作者:姜狼(wolf)  出版社:现代出版社 

    自从《三国演义》火爆问世以来,因为罗贯中铆足了吃奶的劲,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,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“首席智囊”的个人形象深入人心,已经很难改变过来。

    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的头号代表,而且也险些成为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。说到三国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还不是曹操或刘备,而是诸葛亮。

    其实这种“以一代百”的现象从古至今一向存在,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或某个行业中,有许多精英人才,但往往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一个或几个明星人物。比如一提唐诗,必说李杜;一提宋词,必说苏辛;等等。

    其实李杜苏辛只是辨别文化时代的代表人物,不能说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词家水平就差,谁敢说王昌龄、王维、白居易、小李杜、罗隐、大小晏、柳欧秦陆、李照写得不如李杜苏辛?

    话题回到三国,都说三国谋士如雨,这话不假。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,比如诸葛亮、荀彧、荀攸、庞统、郭嘉、法正、鲁肃、刘晔等等,个个都是大牌。

    这些智库精英因为效力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整体,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非常的高。一线明星往往都是这样,越红越炒,越炒越红,老百姓想不知道他们都难,可以称他们为三国的主流智囊整体。

    有了主流,自然就有非主流。这里的非主流不是讲个性,而是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。因为各种原因,除了在魏蜀吴三家舞台上曝光率超高的那些大牌谋士之外,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还散落了几颗闪亮的巨星。

    这些非主流的超级谋士论知名度可能要略逊于诸葛亮、荀彧这些人,但要论谋略级别,他们和诸葛亮等人一律身价。比如贾诩、陈宫、陈登、田丰、沮授、徐庶等人,先来说说贾诩。

    贾诩在这五人中显而易见非常的另类,首先他是曹操手下的超大牌智囊,身价绝不比荀彧低。之所以没把贾诩放在《曹操的智库》那一篇,而放在这里讲,是考虑到贾诩腕虽大,但他不是曹操的心腹。

    “诩自以非太祖旧臣,而策谋深长,惧见猜疑,阖门自守,退无私交。”属于大隐约于朝的那类高人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贾诩可以算成非主流,一如蜀汉的“小贾诩”刘巴一样。

    汉桓帝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,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臧。自东汉开国以来,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氐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,这里长期兵荒马乱,复杂而邪恶的生存情况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。

    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,都是超重量级的,三国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。当初贾诩弃官还乡,路上碰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氐兵,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生擒,叛氐要生坑他们。

    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,他为了自救,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颎的外甥。事先段颎是朝廷专剿羌氐反叛的方面大员,在西土威望非常高,加上贾诩和段颎都是姑臧人。氐兵知道段颎的分量,当然不敢侵犯段校尉的外甥,就把贾诩给放了。

    贾诩真有本事,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,和氐兵头目有说有笑,喝了鸡血,拜了把子。然后贾诩揣着氐兵送的盘缠,大摇大摆走了,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一切被生坑。

    当然这只是小聪明,难度系数并不高,是个反应快的人碰到这种状况都会说:谁谁是我舅舅,谁谁是我二大爷。真正显示出一个人的谋略智商的,依然在大场面上。

    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,就留下了千古骂名,可以说,三国初期的大乱,贾诩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。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,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,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傕、郭汜、张济见前程无望,预备散兵回乡,不在政界上混了。

    这时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混饭吃的贾诩却吃饱了撑的没事做,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智力水平。贾诩给李傕壮胆,说如果我们一哄而散,官府的一个小亭长就能把咱们收拾了。不如弟兄们齐心协力,东向与王允决战,事成,我们做诸侯,事败再逃不迟。

    李傕这些人本就是江湖强贼,被贾诩这么一激,果然壮起了狗胆,张牙舞爪找王允寻仇,最终族灭王允,大败吕布。各路军阀杀在一处,砖头横飞,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。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”

    因为贾诩说了句不该话的话,在历史上遭到了严厉的批判。其实真正要为李傕、郭汜之乱负责任的,除了贾诩,另有死脑筋的王允。如果王允不是要对李傕、郭汜斩尽杀绝,拒绝李、郭向朝廷投诚,逼得二人走投无路,事儿也不至于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




    贾诩是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代价品德系统之外的非主流鬼才,贾诩存在的代价,也许不能用爱国爱民这样的泛泛标准去要求。在乱世中,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,如果人的自身代价得到了彰显,整个社会也会随之进步,毕竟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。    就贾诩来说,李傕、郭汜这些乱世草头王不可能给贾诩实现个人代价提供很好地舞台,跟着强盗土匪能有多大出息?但事先群雄混战,袁绍和曹操都只处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,贾诩未必对他们有多少深入了解,再加上距离遥远,显而易见他们还不是贾诩符合的买家。    在贾诩的选择菜单上,张济的侄子张绣是个不错的人选,而且盘踞在南阳一带,收入比较稳定。贾诩觉得暂时在张绣家里吃饭比较安全,就暗中和张绣指手划脚。果然就把张绣的七魂六魄给勾了过来,派人来请贾诩已往当军师。    张绣的这块舞台虽然不算太大,但足够贾诩伸展自己的神鬼之才了。贾诩之所以能在三国江湖上扬名立腕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南阳?那次超精彩的演出。配合贾诩精彩演出的绿叶是三国头号枭雄曹操。    那依然建安三年(公元198年)的春天,因为张绣和荆州牧刘表结盟,曹操感觉到了南线的压力。再加上前一年张绣在南阳大败曹操,致使曹操长子曹昂和重将典韦战死,曹操想报一箭之仇,曹操大举南征。    但曹军刚到南阳没多久,就从北线传来田丰劝袁绍偷袭许都的新闻,曹操不敢拿自己的老巢开玩笑,马上撤军回去。张绣当然不想放过曹操这条大鱼,带着弟兄们,摇头晃尾巴,红头涨脸的要给曹操“送行”。    贾诩拦住张绣,劝张绣不要追击,追则必败。张绣瞪起牛眼看着贾诩,搜检贾诩的脑袋是不是被驴给踢了,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为什么不要?张绣不听,风一般地冲了出去,可很快张绣就被曹操的伏兵打败,差点把内裤给输掉了。    贾诩等张绣返来后,马上又劝张绣再去追曹操,必能大胜。张绣这回有些相信贾诩了,拎着板砖冲出去,果然将曹操揍得鼻青脸肿。张绣越看贾诩越不像个人,他怎么如此能掐会算?曹操险些被他招招算定。    张绣诚心下问,贾诩大笑:“这事很简朴,曹操初来便退,一定是许都受到了袁绍的威胁,才赶忙北撤。曹操用兵郑重,料得将军必定在后追袭,所以曹操必在半路设下伏兵,将军果然中计。至于再追反胜,因为曹操打退了将军的追袭,以为我们不会再追,对我们放松了小心。”    这下张绣彻底服了,贾诩能把人情世故看得如此透彻,当今世上也没几个人,无非郭嘉、程昱、法正而已。当然如果用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来看,贾诩的妙计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,但问题是“马后炮”一文不值,如果凡事都“事后如何”,那历史就没有存在的需要了。    像贾诩这种级别的谋士,蹲在张绣这座小庙里着实委屈了他,就像张鲁这等小虾米用不起法正一样。张绣对贾诩来说也只是一个跳板,贾诩注定不可能跟着张绣啃一辈子窝头。    之后贾诩最终从良跟了曹操,但因为他和曹操已往的恩怨,使得贾诩在心中对曹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,这也影响了贾诩在曹操那里的智力发扬。    不过贾诩天生就是混大场面的,他总是能在有意无意改变历史的进程,他仅有的频频漂亮手笔都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。对于这一点,之后的魏文帝曹丕想必是最有体会。    伴伴随着曹操日渐老矣,确定帝国承当人的问题刻不容缓,但曹操一向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。要不是贾诩一句:“吾思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耳。”曹操未必就选择曹丕。可以说没有贾诩,就没有曹丕的未来,曹丕对贾诩忘恩负义一辈子,贾氏一族终魏之世,富贵等身。    人这一辈子,在世就是在世,无论是庙堂决胜,依然商场搏杀,抑或是草根生活,都只是一个证明曾经存在过的历程。贾诩就是这样,自跟了曹操过后,贾诩就下定了归隐的决定。虽然贾诩死于公元223年,现实上贾诩的政治生命早在公元199年就已经结束,那一年贾诩五十三岁。
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

上一篇 下一篇


  • 用户名:
  • 密码:
  • 验证码:
  • 匿名发表

    Copyright ©  2016-2019   开心故事网  版权所有 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4027307号-1   网站地图:xml   友情链接:家电急修网

    备案号:琼ICP备2024027307号-1 网站地图:xml Copyright ©  2016-2019   开心故事网  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:家电急修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