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开心故事网!

船营得名由来和历史故事


时间:2025-04-16  来源: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

  

一、船营得名由来

  1. 造船与水师营的历史渊源
    船营区得名源于明清两代在此设立船厂水师营
    • 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(1420-1432年),明政府曾三次在此建造战船,始称“船厂”。
    • 清代顺治十三年(1656年),清政府延续造船传统,并增设水师营训练水军,成为东北军事重镇。
    • 康熙十二年(1673年)建城后,此地正式以“船厂”与“水师营”结合得名“船营”,并沿用至今。
  2. 地名确立
    1936年吉林市正式设区时,首次以“船营区”命名;1948年解放后成立船营区人民政府,名称沿用至今。

二、船营的历史故事

  1. 造船与抗击沙俄的军事作用
    • 清代船厂制造的船只曾用于抵御沙俄侵略。例如,顺治十五年(1658年)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率吉林船厂战船击退沙俄军队,毙敌270人。
    • 康熙年间,船营作为“海军基地”控制松花江、黑龙江流域,成为边疆防御核心。
  2. 帝王东巡与江防检阅
    • 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康熙首次东巡吉林,检阅水师并作《松花江放船歌》,赋予吉林“江城”美誉。
    • 乾隆十九年(1754年)东巡时,在欢喜岭等地留下赞誉:“因江而兴,因军而营,因船而名,因营而城”。
  3. 古城文化与城门遗迹
    • 船营区是吉林古城旧址,曾建有10座城门(如德胜门、北极门等),现虽已不存,但地名仍承载历史记忆。
  4. 近代区划与民族融合
    • 1948年解放后,船营区成为多民族聚居地,包含汉、满、朝鲜等29个民族,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0.8%。

总结

船营的得名与明清军事造船及水师营密不可分,其历史故事贯穿边疆防御、帝王巡视和民族融合,是东北边疆开发与军事文化的重要缩影。更多细节可参考等来源。

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

上一篇 下一篇


  • 用户名:
  • 密码:
  • 验证码:
  • 匿名发表

    Copyright ©  2016-2019   开心故事网  版权所有 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4027307号-1   网站地图:xml   友情链接:家电急修网

    备案号:琼ICP备2024027307号-1 网站地图:xml Copyright ©  2016-2019   开心故事网  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:家电急修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