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经典故事
歌坛名称由来和历史故事
时间:2025-04-12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一、名称由来
"歌坛"一词由"歌"(歌唱)与"坛"(圈子、领域)组合而成,指代以歌唱艺术为核心形成的行业或群体集合。这一名称最早用于描述20世纪初中国上海形成的流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群体,后来扩展为涵盖华语地区(大陆、港台、东南亚等)音乐界的统称。
二、历史发展阶段与标志性事件
1. 萌芽期(1910s-1940s)
- 中国流行音乐起源:1920年代,黎锦晖创作《毛毛雨》被视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,其妹黎明晖成为首位流行歌星,开创了以口语化歌词和西洋音乐融合的风格。
- 唱片工业兴起:1930年代上海百代公司等唱片厂投产,周璇通过电影《马路天使》插曲《天涯歌女》成为全民偶像,标志商业音乐产业形成。
2. 转型期(1950s-1970s)
- 香港粤语歌崛起:1970年代许冠杰以俚语入歌创作《鬼马双星》,顾嘉辉融合粤曲元素创作《啼笑因缘》,奠定粤语流行曲基础。
- 台湾校园民歌运动:1970年代中期,学生创作《橄榄树》等歌曲,推动本土原创音乐发展,影响波及整个华语圈。
3. 黄金期(1980s-1990s)
- 港台巨星时代:
- 香港"三王一后"(谭咏麟、张国荣、陈百强、梅艳芳)垄断奖项,开启偶像与实力兼具的巨星模式。
- 台湾刘家昌培养凤飞飞、费玉清等歌手,邓丽君以《甜蜜蜜》成为全球华人文化符号。
- 内地开放融合: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演唱《我的中国心》,港台音乐通过磁带传播进入内地。
4. 多元化时期(2000s至今)
- 数字音乐革命:2005年《老鼠爱大米》开启网络歌曲时代,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改变音乐传播模式。
- 全球化融合:周杰伦、王菲等歌手将中国风与R&B结合,形成独特美学;虚拟歌手(如洛天依)和AI音乐技术拓展创作边界。
三、文化意义与争议
- 社会镜像:1930年代救亡歌曲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成为国歌,1990年代《潇洒走一回》折射经济浪潮下的价值观变迁。
- 争议焦点:香港1980年代大量翻唱日本歌曲(如中岛美雪作品),引发原创性讨论;近年短视频"神曲"现象引发艺术性与商业化之争。
以上内容综合自多维度史料,可参考等来源获取更完整脉络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