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经典故事
思恩镇的由来和历史故事
时间:2025-04-06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思恩镇的由来与历史故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点:
一、建置起源与名称由来
- 唐代始置:思恩之名最早见于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,桂州都督李宏节开拓环洛峒地区,设置环州并下设八县,其中「思恩县」首次出现。其名称来源虽无明确记载,但推测与中原王朝对边陲的治理理念(如“施恩教化”)或当地语言音译有关。
- 地理意义:唐代思恩县管辖范围涵盖今大环江中下游及以西地区,是环州的核心区域。
二、千年行政沿革
- 唐宋元时期:
- 宋代调整:熙宁八年(1075年),废环州、镇宁州,辖地并入思恩县,县治迁至带溪(今洛阳镇八圩)。
- 元代扩张:安化州(原唐代抚州)并入,思恩县管辖范围几乎覆盖今环江县全境及贵州荔波县。
- 明清变动:
- 荔波析置: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思恩县北部析置荔波县,两地此后隶属关系多次变更。
- 治所迁移:明代县治多次迁移,最终于成化八年(1472年)定于今环江县城。
- 近现代变革:1951年8月,思恩县与宜北县合并为环江县,思恩降为镇级行政单位,结束其1313年的县级建制。
三、文化积淀与历史遗产
- 军事与民族融合:思恩镇曾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南的枢纽,唐代开辟通往安南的商道,明清时期通过“改土归流”促进多民族融合。
- 标志性遗迹:
- 思恩塔:象征地方文化的地标建筑。
- 抗战纪念地:清潭米洞抗日纪念公园等铭记历史事件。
- 古城遗址:明代县城墙、城门楼等残存遗迹(部分在近代被拆除)。
四、当代定位与文化传承
- 行政中心地位:现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驻地,辖12村2社区,是区域交通和经济中心。
- 文化遗产保护:
- 2025年获评“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”,通过“小小传承人”等活动活化历史。
- 开发文化旅游线路,如多彩毛南城景区、柳浪咧特色小镇,结合节庆活动推广地方文化。
五、与思恩府的区分
需注意“思恩镇”与“思恩府”(今南宁武鸣区府城镇)的区别:前者属环江县,源于唐代县级建制;后者为明代升格的军民府,管辖范围更广,两者地理和行政沿革无直接关联。
以上内容综合多个历史节点与文化遗产,展现了思恩镇从边疆治理据点演变为现代民族聚居地的千年脉络。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事件或细节,可查阅引用来源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