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经典故事
徐家棚地名由来和历史故事
时间:2025-04-06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徐家棚地名由来与历史故事
一、地名由来
- 徐姓家族筑棚得名
徐家棚的地名起源可追溯至清末,传说因徐姓家族在此搭建茅棚定居而得名。最初此地仅有七户人家,以芦苇荡和棚户为居,周边多为农田和沼泽。- 地理特征:位于长江与沙湖之间,地势低洼,早期因铁路修建取土形成多个水塘(如四美塘),后逐渐发展为居民区。
二、与铁路相关的历史发展
- 粤汉铁路终点站
1917年,徐家棚成为粤汉铁路(今京广铁路南段)的终点站,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亲自选址于此。1936年,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后,徐家棚成为南北交通枢纽,旅客需在此换乘轮渡过江至汉口,耗时长达5小时。- 铁路轮渡:1917年开通火车轮渡,连接徐家棚与汉口粤汉码头,直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停运。
- 武昌北站与绿皮火车记忆
徐家棚站后更名为武昌北站(1953年),曾是武汉重要的货运和市郊通勤枢纽。2018年停运前,绿皮火车穿梭于沙湖、南湖等地,成为城市文化符号。
三、工人运动与红色历史
- 工人运动策源地
20世纪20年代,徐家棚是武汉工人运动的核心区域。1922年,林育南、何叔衡等在此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卧轨大罢工,成为中共早期革命的重要据点。 - 毛泽东到访
1958年,毛泽东在徐家棚辖区接见武汉市党代会代表,凸显其政治意义。
四、城市变迁与重要事件
- 从棚户区到滨江商务区
徐家棚曾是武汉内环最大棚户区,2018年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后启动改造,现发展为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,聚集京东MALL、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,并拥有武汉最大地铁换乘站(5、7、8号线)。 - 抗洪历史
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,徐家棚月亮湾段经军民奋战百余天,成功抵御29.43米高水位,成为抗洪精神象征。
五、文化记忆与传说
- 四美塘传说
水塘得名有两种说法:一是纪念太平天国四位女豪杰;二是因修筑铁路时四位勤劳村姑得名“四美”,后积水成塘。 - 市井文化
早期移民汇聚形成“草根文化与码头文化”混合体,如沟边街、西菜园等贫民聚居区,承载底层社会的生活记忆。
总结:徐家棚从清末的芦苇棚户,因铁路崛起为南北枢纽,历经工人运动、抗洪斗争,最终蜕变为现代滨江商务区,其地名与历史浓缩了武汉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的缩影。更多细节可参考等来源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