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经典故事
岳阳地名的由来历史故事
时间:2025-04-05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关于岳阳地名的由来,其背后融合了地理特征、神话传说、历史行政变迁及文学影响等多重因素,具体可梳理为以下四个核心要点:
一、“巴陵”与神话渊源
岳阳最早的地名可追溯至“巴陵”,源自上古神话传说。据《山海经》记载,后羿曾斩杀吞象的巴蛇,其尸骨堆积成丘,故称“巴丘”(后演变为巴陵)。三国时期,东吴将领鲁肃在此修建巴丘城,成为岳阳城的前身。至西晋南北朝时期,巴陵城楼(即后来的岳阳楼)逐渐成为地标。
二、“岳阳”的首次出现与地理依据
- 名称起源:
“岳阳”之名首次见于南朝宋元嘉三年(426年)。诗人颜延之在《登巴陵城楼》中写下“清氛霁岳阳”一句,首次将“岳阳”引入文学作品。 - 地理争议:
- 幕阜山说:传统认为“岳阳”因地居幕阜山(古称天岳山)之南得名,但此说存在矛盾。幕阜山位于岳阳东侧,而古岳阳郡治所(今汨罗长乐镇)实际位于其西南,并非严格意义上的“山南”。
- 行政转移说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年),首次设立岳阳郡,郡治在今汨罗长乐镇。隋唐时期,随着行政中心迁移至巴陵(今岳阳城区),地名发生转移,“岳阳”逐渐成为主流名称。
三、文学推动与“岳阳楼”的定型
唐代起,岳阳楼成为地名的文化符号。中唐诗人李白赋诗后,“岳阳楼”取代“巴陵城楼”之称,巴陵城随之改称岳阳城。北宋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的传世进一步强化了“岳阳”的文化影响力,使其成为兼具地理与精神象征的地名。
四、行政沿革的复杂演变
- 早期建制:
- 晋代置巴陵县,南朝梁设岳阳郡,隋代改巴州为岳州,形成“岳州”与“岳阳”并存的地名体系。
- 名称更迭:
- 南宋时曾因避讳改岳州为纯州,后恢复;明清时期稳定为岳州府。
- 民国二年(1913年),巴陵县更名为岳阳县,标志着现代“岳阳”行政名称的正式确立。
总结
岳阳地名融合了神话(巴蛇传说)、地理(山南水北的方位)、文学(颜延之、李白、范仲淹的推动)和行政变迁(郡治迁移与建制调整)四大脉络。其演变过程既反映了古代行政区划的复杂性,也凸显了文化符号对地名影响力的深远作用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