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保定由来及历史
时间:2025-03-29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保定由来及历史
保定历史背景
保定,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,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。早在原始社会末期,今保定分属于冀州和幽州。周武王灭掉商王朝后,保定属燕侯国。春秋时期,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,后来晋国不断东侵,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,北部则为燕国所有。
春秋战国时期
春秋战国时期,保定为燕、晋、中山、齐、赵等国角逐的战场。战国后期,中山国灭亡后,燕赵重新划分疆界,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,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。
宋元时期
北宋建立后,保定一带处于宋辽两国的边界线上。为加强北部边防,朝廷在清苑设保塞军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,朝廷开始修筑保塞军城,第二年升保塞军为保州,继续营建州城。到北宋淳化三年(992年),保州城正式建成。至元九年(1272年),元朝定都大都(今北京),保州为顺天路治所。至元十二年(1275年),元朝将顺天路改名为保定路,寓有“保卫大都、安定天下”之意。
明清时期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废保定路改保定府,别名保阳郡。永乐元年(1403年),朱棣称帝,定都北京,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。正德十年(1515年),明王朝设保定巡抚署。崇祯十一年(1638年)设保定总督,同时置保定总监军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,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,保定始为直隶省会。雍正二年(1724年),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。
保定的重要历史事件
赵武灵王约燕、齐灭中山
公元前295年,赵武灵王约燕、齐灭中山。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,俗称空城,为放牧战马之城。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。
金兵陷保州
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兵陷保州,仍沿宋制称保州,又名金台驿。金天会七年(1129年),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。金贞佑元年(1213年),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,破保州城,保州遂为废墟。
河北省政府迁至保定
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。民国时期,沿清代直隶省建制,留保定府,撤清苑县。民国二年(1913年)直隶省会迁天津,废布政使、按察使各署,撤保定府,恢复清苑县,设范阳道(治清苑),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。
保定的历史名人
保定不仅历史悠久,还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,如荆轲、刘备、赵匡胤、祖冲之、郦道元等。
荆轲
荆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,曾试图刺杀秦王嬴政,其故事广为流传。
刘备
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,他的统治时期,保定地区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。
赵匡胤
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,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,建立了北宋王朝。
祖冲之
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,他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。
郦道元
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,他的著作《水经注》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典籍。
保定现代发展
河北雄安新区设立
2017年4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,涉及保定市雄县、容城、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。这一举措不仅为保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。
交通基础设施建设
保定区位优越,市场广阔。京广铁路、京深高速纵贯南北,神黄铁路、津保高速横跨东西。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,从保定市向外扩展,在150公里半径内,构成了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保定等城市为主,拥有4亿人口的经济圈。
总之,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、战略地位重要的城市。无论是古代的军事重镇,还是现代的区域中心城市,保定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,吸引着世人的目光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