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<
- >
112 吴起养兵
时间:2024-08-22 来源: 作者:  浏览次数:
  
吴起听完了侠累被刺的新闻,倒也挺感伤的。可是他不怕人行刺。要是能够当上相国,他依然愿意当的。
就在这一年,魏文侯死了,太子击当了国君,就是魏武侯。吴起像伺候魏文侯一样地伺候着魏武侯。有一日,魏武侯和吴起一同坐船在西河[河名,就是黄河,在冀州西边的一段叫西河]顺流而下。到了中流,魏武侯瞧着山水景色,挺得意地对吴起说:“这山河真是美。这也是巩固魏国国防的宝贝呀!”吴起说:“国家的安全在乎德行,不在乎山河的险峻,如果主公不修德,船上的人都可以变成敌人。”魏武侯听了,连着说:“对,对,你说得对!”
吴起做西河太守挺有名望。魏武侯这么尊敬他,这回又一块儿坐船从西河返来,还加了封,就有人认为新君即位,吴起准当相国。魏武侯可另有念头,他拜商文[《史记》作“田文”,《吕氏春秋》作“商文”,为了避免跟孟尝君田文相混,这里按照《吕氏春秋》]为相国。相国商文和吴起还能相安无事,同心协力地辅佐着魏武侯。赶到商文一死,新的相国一心要抓大权,净在魏武侯跟前给吴起说好话:“吴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就是魏国太小,他在这儿不免大材小用。和魏国贴邻的秦国多么壮大啊。小小的魏国哪儿留得住他呐?”魏武侯起了疑。吴起是个精明人,他怕魏武侯害他,就念头逃到楚国去了。
楚悼王[楚惠王的曾孙,楚昭王第四代的孙子]素来知道吴起的才干,事先就拜他为相国。吴起非常感激楚悼王,尽心尽意地要给楚国做一番事业。他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计策,对楚悼王说:“楚国有好几千里的土地,一百来万的士兵,当初也做过诸侯的盟主。到了明天,反倒不敢跟列国去争个高低,还不是因为养兵的办法不好吗?一个国家要打算把兵马练习成百战百胜的军队,就一定得把士兵的待遇提高。要提高士兵的待遇,先得整顿财务。楚国的财物并不是不丰厚,也不是生产不够,毛病就在财物的分配上太不公道。富裕的人太富裕,穷苦的人太穷苦。比方说,有名无实的大官,拿钱不干事的大夫,另有那些远房的贵族,他们没有效处,干拿着国家的俸禄,尽吃尽喝,泯灭国家的钱财。可是士兵们平日连自个儿的肚子还填不饱,哪儿还能够养活家小?要叫这些士兵去打仗,他们不贪生怕死那才怪呐!大王要是按着我的办法把那些没用的、多余的、挂名的官员们都裁了,叫那些远房的亲族们自己去耕作,国家就能省下不少的钱财和粮食。把这省下来的钱财和粮食拿出点去优待英勇的将士们,将士们的待遇就能提高许多。这么一来,要是军队再不壮大的话,请把我定罪!”楚悼王觉得这倒实在是富国强兵的好法子,就完全信赖他,叫他这么办去。
吴起奉了楚悼王的命令,着手编定官员的等级,订出惩罚贪污和夸奖有功人员的章程。他用很严厉的手段,把多余的和挂名的官员裁了不少。大臣的子弟不能倚仗着父兄的势力大概用点行贿就能当官吃俸禄,功臣的子孙五辈以后不能再靠着祖宗的功劳来承当爵位。不到五辈的功臣的子孙必须按着等次削减俸禄。比方说,父亲(father)有过功劳,儿子就是不做事,也能得到国家的俸禄;祖父有过功劳,孙子的俸禄比较要少点了;曾祖父有过功劳,曾孙的俸禄就更少了。祖宗有功出了五辈的必须自食其力,国家不再供养他们。
经过吴起这么一改革,国家的钱财就多出来了。然后他遴选精锐的壮丁,天天抓紧练习。再按着他们的才干增加粮饷。士兵的待遇比起已往来就高了好几倍。一个有能耐的小兵比远门的贵族还强呐!可是吴起自己过着挺节俭的生活。楚国的士兵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,全都愿意替国家出力。楚国的军队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有了威名。在南边楚国的军队收服了百越[百越,也写做百粤,是那时候南方各种部族的总称],西边打败了秦国。中原列国,像齐国、韩国、赵国、魏国打这儿起谁也不敢得罪楚国了。
吴起帮着楚悼王给楚国争到了威名。可是那些裁减俸禄的贵族、大臣都说他手段太毒辣。大伙儿没有一个不把他当做眼中钉、肉中刺的,背地里咬牙切齿地咒骂着他。
公元前381年(周安王21年,魏武侯15年)楚悼王死了,在宫里停着还没入殓,那些贵族、大臣一齐造起反来,一会儿就把吴起围上。吴起一瞧自己脱不了身,就跑到宫里。叛党拿着弓箭追了出来。正在危急的时候,吴起歪着脖子想:“大王一死,这班贵族大臣又起来。要是他们拿了权,楚国不是又要回到贫弱的老路上去吗?就拿我自己来说,就这么让他们弄死吗?将来谁替我报仇呐?”他就拿出最终的手段来,他马上抱住楚悼王的尸首,趴在上头。一会儿乱箭射过来,连楚悼王的尸首也挨了几箭。吴起临死还挣扎着说:“我死了不要紧,你们恨大王,恨得连他的尸首也伤了。你们这些大逆不道的臣下,难道就不怕王法吗?”说着,他死了。大伙儿一听这话,全都吓跑了。
楚悼王的儿子即位,就是楚肃王。他想趁着这个机会消灭那群贵族,就叫他的兄弟带领着军队捉拿叛党,惩办箭伤先王尸首的大罪。为了这档子事,有七十多家贵族都灭了门。但是楚国究竟因为改革的时间太短,新的法制还没巩固,吴起一死,他所努力的一些改革,差不多也就已往了。
本文来自开心故事网 转载请注明